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探索 > 实例展示 >

碳排放数据测算及其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

时间:2021-08-10 | 栏目:实例展示 | 点击:

1双面气候风险
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人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日常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从经济角度看,气候风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暴雨、龙卷风、干旱、山火等,会造成看得见的损失,此谓实体风险,例如郑州暴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政府为应对气候风险、提升气候适应性而推动经济转型,由此会对一些行业造成风险,此谓转型风险。例如西安宣布2025年退出煤电,当地的能源、金融企业将会面临转型挑战。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反映出气候风险的双面性。
与传统风险相比,气候风险有其特殊性,因此要用特别的分析框架来分析。2017年,G20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政策建议报告》,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将与气候相关的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转化为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影响。TCFD建议企业和金融机构从治理、战略、风险分析、指标与目标这四个维度管理气候风险,并披露有关信息。
2量化数据的重要性
TCFD重视量化数据的测算和披露。这是因为,如果没有量化的数据,市场就很难准确评估气候风险,监管机构也很难精准施策。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对促进双碳目标、应对气候风险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计划,即: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扎实推进碳排放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评价;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这些政策的落地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数据支撑。
同样,企业若要实施零碳转型,也需要数据支持。其中,最基础的数据是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有了量化的碳排放数据,企业才可更精准地衡量高碳有多高、低碳有多低。金融机构也才可以更精准地衡量资产组合的碳强度。
然而,知易行难。目前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可获得性很不理想。关键问题是企业核算和披露碳排放数据的意愿不强。商道融绿发布的《A股上市公司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分析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A股4136家上市公司仅有1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全部生产单位的碳排放量,占全A股数量的3.6%。尽管强制环境信息披露仍是政策推动方向,但量化的碳排放数据的现状短期内很难大幅改善。
3碳排放数据测算
既然企业碳排放数据很重要,企业披露的数据又不够,所以估算企业碳排放就称为不得不走的现实路径。从技术上看,这是有可行性的。一方面,企业碳排放早已有比较成熟的核算规则,即“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该体系将企业碳排放分为三个范畴。企业自身碳排放重点考察范畴一(自有设施的直接碳排放)和范畴二(外购电力热力等的间接碳排放)。另一方面,企业碳排放与经营情况密切相关,总体遵循投入产出原理,根据企业经营数据,结合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算企业碳排放量。
根据上述原理,商道融绿开发出企业碳排放估算的方法体系,构建了“碳中和(PANDA)数据库”。PANDA是Peak And Neutrality Database的缩写,意即碳达峰和碳中和数据库。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PANDA数据库先从沪深300成分股开始做起,现已经完成了沪深300全部300家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数据估算,下一步将会覆盖更多的上市公司。
除了碳排放数据外,PANDA数据库也评估了企业在气候变化中的风险暴露水平、碳中和机遇水平、碳中和管理水平等指标,以更全面评估企业状况。
4碳排放数据的应用
在绿色金融和ESG投资领域,企业碳排放数据可有很多种应用。首先可以用来评估单个上市公司的气候风险。下图为某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总览。从数据可知,该公司实体风险(物理风险)较低,为2级;但转型风险较高,为4级。该公司对应对气候变化比较重视,碳中和管理等级为5。碳足迹方面,该公司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折合碳强度为270吨/百万元产值。
第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单个上市公司的气候风险,按加权等方法评估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下图为沪深300组合的数据总览。总体上看,沪深300的转型风险要比实体风险(物理风险)更高,约60%的公司面临3级或以上转型风险。碳中和管理方面,约50%的公司管理水平为最低级别。碳足迹方面,整个组合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7.7亿吨,折合碳强度为60.9吨/百万元产值。
第三,金融机构可以提取碳排放数据中的特征信息,设计碳指数或其他与碳相关的投资策略。下图为高碳行业碳强度优选组合,从沪深300平均碳强度最高的七个行业中,选取每个行业碳强度最低50%的公司作为指数样本,再采用自由流通市值权重形成一个指数。我们又选取了七个行业中每个行业碳强度最高50%的公司作为对照组合。回测数据显示,该指数比对照指数和基准指数都表现更优。
以上只是列举了碳排放数据在绿色金融和ESG投资中的三种简单的应用场景,在投资实务中,还可以有更丰富的应用,如金融机构开展气候压力测试等等。
总之,非可量化,无以管理。我们认为,碳排放数据是金融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设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信息披露和数据可获得都不够,加大碳排放数据供给十分重要和紧迫。商道融绿目前已形成三大数据系列:ESG评级数据(ST@R数据库)、ESG风险数据(RADAR数据库)及碳中和数据(PANDA数据库),为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作者为商道纵横总经理,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商道融绿董事长)
 

相关文章